日前,2013中國紙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在京舉行。來自政府、企業(yè)、行業(yè)協會以及學術界與會嘉賓,就中國紙業(yè)發(fā)展現狀、林漿紙一體化、轉型升級、節(jié)能減排等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嘉賓一致認為,紙可能消退,但不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對造紙業(yè)同樣如此。

嘉賓觀點摘錄:
主持人:我給大家說一個生活的感受,我們中央電視臺新大樓建好了,我們臺里還有一個改革,就是無紙化辦公。原來紙對新聞工作者每天的消耗量非常大,今后每個人都有一臺電腦,記者寫完發(fā)給上級主管部門,審閱完再播出。
所以,首先請大家回答一個問題,紙會退出我們的生活舞臺嗎?
馬志明:站在我們的立場上當然希望不會,否則我們就失業(yè)了。在講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去想一想我們搭飛機的起飛和下降的時候,肯定要把電子設備關掉,那時候大家都拿起書和報紙看。我們在洗澡的時候,肯定不會拿電子設備去看,紙制書還有可能。當然我們現在很多書店的氣息是不會被電子設備取代的,文化的氣息紙傳遞還是最好的。
我們在以前看書的時候,電子書看看就過了,但我們看紙制書的時候,我可以折起來,過兩天看看再有什么想法。但這都不是我們電子書可做的。我們很多前輩留下了很多的印跡,那是電子書做不到的,所以,我覺得作為更好的文化傳承,在書本上更強。而且它有質感,印刷質感。所以,于公于私,未來紙當然有可能消退,但不會消失。
主持人:謝謝馬總。我們再問一下徐總。
徐錫土:回歸到2003年代,當時生活用紙在社會上數量不多,除非在一些先進的國家。記得我在1997年在中國的時候,人均用紙量一年只用了0.6公斤生活用紙,早期就更少了。回想我小時候,因為我是50后,在小時候應該是上茅房,當時還沒有衛(wèi)生間,上茅房的時候手上拿著竹簽,當時有時候會拿著報紙。
更早期確實有竹簽還有麥稈,現在年輕人可能很難想象。剛才主持人問到,如果說紙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面臨什么情況?所以,我就回想到我小時候的情況。當時有當時的背景,在生活條件各方面、安全衛(wèi)生要求都跟不上,當時能吃飽肚子就不錯了。所以,我想生活用紙的部分主要會隨著我們對生活的要求逐步提升。在現在這種條件下,回歸到無紙世界的話,我們的水可能會用得更多,如果沒有紙,大家不會再回歸到竹簽和麥稈,可能會用水做一些處理。所以,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再回歸到無紙世界,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會非常大。
主持人:現在我們都在強調環(huán)保,接下來我們請教一下環(huán)保部的別濤副司長,您覺得紙會消失嗎?
別濤:我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對紙的未來是很樂觀的,中國紙有一千多年沒有消亡,到今天為止它的品質在升級,我們對紙的用途結構發(fā)生了變化,他們兩位一個說到了生活用紙,一個說到了文化用紙,我覺得這些方面他們的品質都在提升。尤其是印刷紙載體的部分,我是樂觀的,F在我們看紙質書少一些了,但我們拿到一個印刷精美的書也會很欣喜,現在很多印刷公司做了很多很精美的產品,那種裝璜和設計是電子產品不能替代的。我們拿出一個平板電腦或者手機閱讀是有便利之處,但紙質閱讀之雅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作為一個消費者是很看好的。
說到紙的未來,我覺得有必要說到節(jié)儉意識,我們沒有像美國、加拿大、俄羅斯那么豐富的紙的資源,但我們節(jié)儉的風氣令人擔憂。包括我們的辦公用紙,過于浪費,所以,希望大家提高節(jié)儉意識,中國的資源少,所以,未富先奢,帶來的這種浪費是令人擔憂的。
趙偉:目前全球能叫出名字的紙張產品,有人統(tǒng)計過有5000多種,有人說6000多種,我們中國能叫出名字的產品不到700種。很多的概念不是單純停留在包裝上,紙張系統(tǒng),還有很多物體大家習以為常的,實際上我們很多的工業(yè)時時刻刻離不開紙,比如鈔票。
所以,這個問題如果大家把它放到整個行業(yè)和社會來看紙不會消亡的?赡艽蠹矣幸恍┬率挛,比如說IT的問題、多媒體問題,可能對平面媒體會有影響,但印刷紙在我們紙行業(yè)只占不到40%,很多的東西大家平?赡芙佑|不到,所以,我們并沒有想到。
孫健:幾年前我在歐洲考察時,曾經問過一家著名造紙企業(yè),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對造紙業(yè)的發(fā)展會不會有影響?他們的結論,經過大量的研究和調查,網絡發(fā)展和造紙發(fā)展是同步的。
我國的造紙工業(yè)盡管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和進步,我國現在人均紙消耗量達到了74公斤,自己和自己比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發(fā)達國家高的已經達到了人均400公斤,差距還是很大的。當然隨著辦公無紙化,辦公用紙可能會有所減少,但是生活用紙在某種程度上還會有所增加,也會不斷的開拓市場。比如我們現在洗手完了用紙擦手,吃飯后用嘴擦嘴,紙作為基礎材料有它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有些領域計算機能取代,有些領域取代不了。隨著下一步個性化的發(fā)展,對紙的需求,特別是隨著我們生活水平提高,溫飽解決了,人的檔次提高了以后,對藝術和文化的需求會越來越高,這方面都離不開紙。
主持人: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得出一個結論,紙不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而且會越來越升級,對造紙業(yè)同樣如此。
對話嘉賓:
馬志明 金東紙業(yè)總經理
徐錫土 金紅葉紙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偉 中國造紙協會副理事長
別濤 環(huán)保部政策法規(guī)司副司長
孫健 國家林業(yè)局與發(fā)展規(guī)劃與資金管理司副司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