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yè)門戶網(wǎng)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guān)鍵字       
探訪澤雅古村“造紙術(shù)”
 
http://ordinalmonkey.com  2013-08-23 今日甌海

  澤雅的古法造紙自宋末元初傳入澤雅以來,至今完好地保留下來,是中國目前保留的歸原始的、最完整的古法造紙術(shù),澤雅的山民素有中國造紙術(shù)活化石之譽。日前,澤雅水碓坑村和黃坑村作為最完整保留紙山文化的古村落,通過省文保部門的論證,正式被列入了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qū)。

  早就耳聞水碓坑村秀雅清麗,屋是黑瓦石頭壘就,山是滿山遍野的翠綠;人,還是那么淳樸勤勞的,家家戶戶仍在重復(fù)著搗漿、撈紙,過著自己寧靜洽談的生活,延續(xù)著“紙山”的故事。

  周末,在澤雅風景旅游管理局工作人員小林陪伴下,前往水碓坑村,感受煙雨蒙蒙中古村那特有的水墨效果,探訪“中國古代造紙活化石”——澤雅屏紙的制作。

  經(jīng)澤雅水庫,往龍井景區(qū)方向開,這是澤雅尚未開發(fā)的八大景區(qū)之一,少有人問津,顯得特別清幽。與公路一溪之隔的山,已經(jīng)看不出山的龍脊,完全被漫山遍野的青翠水竹覆蓋,那細細的枝,那嫩綠的葉,隨著清風在歡躍地跳動。小林告訴記者,澤雅多水,水竹應(yīng)水而生,而它就是屏紙的最好原材。水碓坑村也因造紙而得名,水碓,造紙之工具,坑,多水之地。

  10多分鐘后,進入水碓坑村村口,我們就被“咚”、“咚”的搗臼之聲引到了一座水碓房,水碓房的建筑很簡陋,但紙農(nóng)的勞作,水碓的運行卻深深地吸引了我們。

  只見奔流而下的溪水激射在水碓里的筒車上,筒車轉(zhuǎn)動,帶動與筒車成垂直方向的淋齒上下起落。一根粗大的圓木成杠桿狀吊在那里,一頭綁著石碓,一頭靠近筒車上的木軸,木軸落下時撥動圓木躍起,隨后綁著石碓的一頭重重地落下,砸向底下的石坑。紙農(nóng)熟練地隨著石碓的起落將一把把腌泡過的竹片放進石坑里,時間不長,竹片就成了絮狀在碎末末。紙農(nóng)介紹說,這道工序叫搗刷,是整個工藝流程中的一道,此前有做料(將竹破成兩尺的竹片捆成一把狀)、腌刷等,此后又有制漿、撈紙、壓紙等20多道。

  從水碓房抬頭,眼前便是水碓坑村的古老建筑,一覽無遺,20多座,全部為二層樓屋,錯落有致依山而建。房屋布局為簡單的三合院式,以正屋為主,兩側(cè)屋瓦樸實,甚至有點簡陋,但細看,那已經(jīng)變黑的木梁,門窗上,均有精美的雕刻。據(jù)村民說,其居民全部為潘姓家族,古村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村里原有500多人,全部為潘姓家族,但年輕的潘姓族人為求發(fā)展均已外遷,現(xiàn)常住人口76人。但留下的村民仍孜孜不倦操持著造紙工藝,保留了較為完整的紙山文化村落形態(tài)。全村現(xiàn)有完好的3所水碓,27座紙槽,39個腌塘。

  為了讓更多的游客更好地了解澤雅的紙山文化,澤雅旅游管理部門目前醞釀著將在保護古村的基礎(chǔ)上,特別開辟區(qū)域,提供游客親身接觸古法造紙術(shù)活動。切竹、淹竹、搗刷、撈紙、壓紙、分紙、曬紙,隨你挑,熱情的山民會教你怎么做。

本網(wǎng)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guān)閉
用戶
匿名發(fā)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yè)網(wǎng)加入收藏夾
版權(quán)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