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鉛山縣連四紙制作技藝被納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該縣組織人員于2010年恢復了中斷28年的連四紙生產,并用揚州雕版印刷連四紙,兩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完美結合,制出《紅樓夢》《紫陽遺墨》等一本本精美線裝書。
“鉛山唯紙利天下”。鉛山造紙歷史悠久,其中連四紙的制作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憲宗元和元年,在《辭源》《天工開物》中都有關于鉛山連四紙的記載。在明清時代,鉛山因造紙業(yè)成為江南五大手工業(yè)之一,與景德鎮(zhèn)的制瓷業(yè)、蘇杭的絲織業(yè)、蕪湖的漿染業(yè)、松江的棉紡織業(yè)齊名。2006年6月2日,鉛山縣連四紙制作技藝被納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該縣啟動連四紙恢復生產工程,搶救面臨失傳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四紙制作技藝。在天柱山鄉(xiāng)漿源村徐堂貴、張家茍、周細握3位80多歲老藝人的關心下,2010年終于又一次生產出了中斷28年的連四紙。2012年9月,鉛山縣生產的連四紙經過了國家圖書館的層層檢測和專家試用,被指定為國家圖書館古籍善本修復用紙,并向鉛山縣訂購了12萬張連四紙用來修復古籍善本。2013年1月,該縣采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雕版印刷技術印刷連四紙,生產出一本本精美線裝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