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道理上講,按需印刷能讓出版社擺脫庫存壓力、降低運營成本、緩解物流成本,甚至可以減少人工成本,延長圖書生存周期……基于按需印刷的種種好處,為什么國內的很多書刊印刷大戶,雖然手中握有大量現(xiàn)金,卻“按兵不動”,不做按需印刷的先行者呢?在上海國際印刷周上,記者了解到,作為企業(yè),皆以贏利為目的,尤其像江西新華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華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印刷集團有限公司這樣的書刊印刷大戶,皆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他們作出的任何投資決策,都要考慮投入產出問題,沒有回報,他們寧肯選擇等待。對于按需印刷,他們的態(tài)度也是如此。3家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都表示,他們不缺投資的錢,但按需印刷的投入與產出的平衡點仍然是他們最大的顧慮,靜觀其變是他們目前的最佳選擇。
顧慮一 至今看不到贏利
無論是江蘇鳳凰數碼印務有限公司還是上海世紀嘉晉數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抑或是上海方正數字出版技術有限公司等眾多數字公司,在按需印刷方面進行的投入都僅僅是一種探索,并沒有形成一種或幾種大家看得見的、成熟的贏利模式。如果按需印刷在價格上沒有競爭力,這種不確定性一定會影響到出版集團旗下的印刷公司對按需印刷采取謹慎的態(tài)度。
江西新華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yè)管理部部長馬勇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從我個人角度來講,如果按需印刷不能確保贏利,或者贏利非常小,我們可能還要看看。現(xiàn)在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它的贏利問題,什么時候能贏利了,我們就可以考慮上馬!
安徽新華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屹說:“安徽新華對按需印刷投入的遲疑態(tài)度,并不代表我們的膽量不夠,或者我們對數字印刷的基礎認識不夠,而是對整體運行帶來的經濟效益、產能、投入與產出比等各個方面還需要考量!
浙江印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藝表示,該公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涉及按需印刷,“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就在于對按需印刷信心不足”。
顧慮二 適合小眾還是大眾
“根據市場需求情況,按需印刷本身就是一個比較窄的、客戶群相對固定的市場,對我們規(guī);膫鹘y(tǒng)印刷企業(yè)來講,這恰恰是一個矛盾,因為我們傳統(tǒng)印刷企業(yè)必須要有一個相對集中和有一定數量的客戶群。”夏屹表達了他對按需印刷不適合大批量印刷的看法。
王藝對《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說,有的企業(yè)把按需印刷的平衡點做到800冊,有的企業(yè)做到了2000冊,這說明按需印刷領域有可挖掘的空間。但從整體來看,按需印刷對出版社也就是一個替補,有助于出版社接近小眾客戶群。 有人認為,按需印刷在我國的發(fā)展還處在青春發(fā)育期,至于按需印刷將來在出版印刷領域能占多大的市場份額,對國內出版、印刷企業(yè)來說仍然是一個謎。
從國外按需印刷的發(fā)展來看,按需印刷并非只適合小眾。有專業(yè)人士表示,美國10%的書籍都是按需印刷生產的。而據科印網消息,全球最大規(guī)模的按需印刷運營公司閃電源公司,現(xiàn)在隨著電子書讀者數量的猛增也為出版行業(yè)創(chuàng)造了新商機,閃電源公司車間現(xiàn)在每月印刷量達200萬本圖書,每分鐘印刷量為2500頁。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1年年中,閃電源公司按需印刷的圖書已超過600萬種,它的印刷業(yè)務遍及全球五大洲,在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都有生產線。
顧慮三 從單張紙介入還是上連續(xù)紙
據了解,目前出版社的每個訂單的平均印刷數量在減少。據一位業(yè)內人士向《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透露,某一家印刷企業(yè),2010年接到的每個訂單的平均印刷數量為5000冊,2011年的訂單平均印刷數量下降到4000冊。而且近兩年來,出版社下訂單都會要求印刷廠先出200冊的樣書。
從數據的變化看,這似乎推動出版社離按需印刷越來越近。一旦決定上按需印刷,是從單張紙印刷開始,還是直接上連續(xù)紙印刷?
夏屹表示,從現(xiàn)有情況看,即使上馬按需印刷,也一定要分步來走。他說:“至于什么時候按需印刷能夠做到和傳統(tǒng)印刷形成互補,能夠在公司板塊結構上進行大量生產,我們還需要一個實踐的過程。同時,我們還想看按需印刷技術的發(fā)展,看它能不能達到我們現(xiàn)有傳統(tǒng)膠印的需求!
事實上,按需印刷進入出版領域,是為了避免出版商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現(xiàn)金周轉問題、降低庫存、減少物流成本等,但從現(xiàn)在發(fā)展來看,它還可以把原有的產業(yè)鏈變短。按需印刷如果能夠大面積實施,那將對出版、印刷、發(fā)行整個產業(yè)鏈帶來非常大的變化,產業(yè)鏈上的贏利模式也會發(fā)生變化,隨之而來的將是傳統(tǒng)出版模式發(fā)生改變。到那時,按需出版、按需印刷將和諧共生,雙贏的局面會打開,“按需”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