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潼南的一家造紙企業(yè),拿出2000萬元搞技改,不僅使得企業(yè)廢水化學需氧量年排放量達標了,而且省下的603噸排放指標拿到重慶聯交所交易,為企業(yè)掙了700萬元!敖刂两衲8月24日,全市共完成了111次排污權交易。”市排污權交易管理中心主任馬文兵昨日就此接受了媒體采訪。
省下排污指標能賣錢
減少COD、二氧化硫的排放,是重慶“創(chuàng)!惫ぷ鞯囊粋重要內容。排污權交易制度的推行,不僅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排放總量,還給減排的企業(yè)帶來了新的收益。
潼南有一家紙業(yè)包裝公司,投入了約2000萬元,先后于2009年和2010年通過安裝回用水泵,提高企業(yè)廢水循環(huán)利用率、改進生產工藝,由此提升了企業(yè)清潔生產水平等指標,使得企業(yè)的廢水化學需氧量年排放量在達標基礎上,還減少排放603噸。
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相關制度頒布后,經環(huán)境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批準,該企業(yè)在今年7月,將削減下來的603噸化學需氧量排放指標,通過交易平臺掛牌轉讓,為企業(yè)掙到約700萬元的收入。
點點鼠標就搞定交易
排污權交易試點,是重慶在2009年9月啟動的新舉措,為此重慶還建立起了全國第一家“排污權交易管理中心”,手里有排污權指標的企業(yè),就可以把這個指標拿到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交易。2010年12月1日后所有新增主要污染物工業(yè)項目,必須通過購買排污權獲得排污指標。
而在排污權交易中,重慶在全國首次采用網絡電子競價。馬文兵說,通過網絡電子競價,買賣雙方不用到聯交所,照樣能完成排污權買賣。譬如,有一家在重慶投資的臺資企業(yè),想要購買一些排污指標,在了解到可以通過網絡電子競價后,這個企業(yè)老板就在他臺灣的辦公室,登陸重慶市聯合產權交易所網站,在網上就完成了這一筆交易。
既環(huán)保又有經濟效益
“其實,排污權交易制度推行后,企業(yè)減排投入力度顯著增加!瘪R文兵提供了一組數字,截至今年8月24日,重慶共組織實施排污權交易111次,成交金額超過了1683萬元。其中,COD排放權交易84次,成交量是546噸,二氧化硫排放權交易27次,成交量1603噸。
這組數字的背后,不光透露了重慶企業(yè)在污染物減排上的力度,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交易,激發(fā)了企業(yè)加大技改熱情,增加了企業(yè)排污的投入。排污權交易帶來的好處很多,馬文兵說,通過排污權的有償使用,改變了以往單純依靠政府管制手段解決環(huán)境問題。而引入經濟激勵措施,使得企業(yè)自覺自愿的減排,降低了污染物的處理成本,也促進了產業(yè)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