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yè)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北遷南宣”遷安手工造紙
 
http://www.ordinalmonkey.com  2011-07-18 長城網

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遷都北京,迫使蘇州等十郡及江南九省大批百姓北遷,在北京周圍開荒種田、繁衍生息。也就在這個時候,南京的李、岳兩個家族,帶著江南的造紙技術來到了遷安,并以當地盛產的桑皮為料,生產出了桑皮紙。到清宣德年間(1426年——1434年)在遷安三李莊一帶已建起了好幾家手工桑皮紙作坊。因桑皮紙四周有不齊的毛邊,所以又叫“毛頭紙”。遷安手工造紙主要以桑皮為原料,經過“去皮”“扁皮”“切皮”“打澗”“抄紙”“晾曬”等工序(全部為手工操作),制成“毛頭紙”“紅辛紙”“書畫紙”等,是遷安獨有的特色產品。

遷安的手工造紙業(yè),隨著遷安經濟的日益繁榮,也逐步發(fā)展壯大起來。據《遷安縣志》記載:1930年,遷安境內毛頭紙作坊已有800余處,每年生產約160萬張。產品暢銷東北、華北及京津等省市。縣城內較大的紙業(yè)商店也有20多家,并且在京、津、唐設有分號,當年北京的“春生和”、天津的“元春興”都是遷安毛頭紙的轉運客貨棧。此后,遷安的手工紙又先后創(chuàng)出了“三五”“一九”“二呈文”“三呈文”“毛呈文”“大樣子”“鞏兒紙”“爆竹捻兒”等新品種,還增加了剪邊、挫挫、打印等工序。其中國畫紙廠生產的國畫紙(遷安宣),不跑墨、吸水快,深得國內外書畫家的稱贊。我國著名書畫大師劉炳森曾用遷安紙寫下“北遷南宣”之墨寶,賦予遷安手工紙很高的贊譽;書法家李鐸也有筆于遷安;另有黃胄的“驢”、范曾的“和尚”、董壽平的“竹”等都有遷安手工紙作品傳世。遷安“毛頭紙”系列還曾遠銷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地區(qū)。

因手工造紙離不開水,所以絕大部分手工造紙作坊都分布灤河兩岸和中小河系周圍。600多年前,手工造紙業(yè)在遷安城東、南灤河北岸的三里河周邊興起,后沿灤河、三里河等水系發(fā)展到三李莊、石新莊、龐莊、西里鋪、閆家店等地,鼎盛時期共有30多個村莊,830多家造紙作坊。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機制紙的興起嚴重沖擊紙制品市場。手工抄紙由于用人工操作,成本較高,價格便宜,利潤較低,市場日漸蕭條。因此大部分手工造紙作坊紛紛被拆除,工具或燒毀、或賣掉。遷安手工造紙業(yè)沒有了往日的繁榮,F有的手工造紙作坊主要分布城南石辛莊、龐莊,城北李姑店村等,僅存17家。剩下的這些作坊由于銷量小,也是時干時停,很不景氣,前景不容樂觀。遷安的手工造紙技術已瀕臨滅絕的邊緣。

2007年,遷安手工造紙入選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目。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fā)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yè)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