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今年開始“用5年左右的時間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記者連日來奔走于粵西陽江、茂名多個縣(市),了解到新的改革方案普遍得到擁護,但是也有人認為,不應低估改革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在我們這里,凡是到政府上訪的群眾中,大概有一半的人都與林權糾紛有關。”粵西某市林業(yè)局一位干部說。
“造成山林權屬糾紛的因素很多,”這位林業(yè)局的干部對記者說,“一個是歷史的原因,不同歷史時期的政策規(guī)定不一樣,造成權屬界定模糊,以前的確權往往‘指山為界’,存在四至不清、證地不符的情況;有的地方對林地權屬保護不夠重視,也助長了群眾侵占和蠶食國有林地的歪風;經(jīng)濟價值越高的林地,其權屬糾紛就越厲害!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后,林權糾紛會不會大為減少?粵西一位林業(yè)局干部說,廣東省的林改方案是“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從公開的試點方案看,廣東省“這次改革的范圍是所有權屬于集體的集體林部分”,而對權屬有爭議且糾紛尚未解決的,暫不納入改革范圍。
據(jù)一些地方反映,山林糾紛積案很多,在短時間內(nèi)靠調(diào)解無法解決,有的出現(xiàn)“官了民不了”的現(xiàn)象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可能影響改革的推進。(本報記者林福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