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yè)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新聞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專家林川提出觀點:紙張偶然發(fā)明于秦始皇軍服場
 
http://www.ordinalmonkey.com  2006-08-22 西安日報

  本報訊(記者原建軍)前不久,嘉峪關發(fā)現(xiàn)公元前8年的西漢寫字麻紙,專家認為這一考古發(fā)現(xiàn)把中國有寫字紙的歷史,從傳統(tǒng)的蔡倫造紙說向前提了一百多年。與此同時,陜西印刷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中國造紙史研究專家林川,也對蔡倫造紙說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造紙術應是從古代治麻技術發(fā)展而來的,時間可能就在戰(zhàn)國末期和秦漢之際,而秦始皇的“軍服工場”可能就是最早造紙的地方。

 
  根據(jù)自己30年來的研究,林川分析說,遠古時代沒有棉花,平民和士兵是穿麻制的衣服,寒衣里的保暖填料也是麻料。麻絮纖維的保暖性能顯然沒有綿絮好,因此只好增加麻絮的厚度,所以秦兵俑的衣服很是臃腫。在戰(zhàn)國末期諸侯的國家工場里,制衣剩下的麻渣滓數(shù)量就十分可觀。因為,戰(zhàn)國七雄每一國的軍隊數(shù)量都在幾十萬之數(shù),到秦統(tǒng)一天下時,秦始皇的軍隊有一百萬。而軍隊要穿統(tǒng)一制式的軍裝,這些制式服裝和被褥都是由國家工場制作,并由官府發(fā)放的。這些在《云夢秦簡》、《齊民要術》等古籍里都能找到確切的記錄。

  于是,如何處置留下來的麻絮渣滓,成了一件不能回避的事情———堆著不管,干了以后容易著火;留在水池,時間長了會漚臭。林川說,他在研究蠶?壗z的過程中突然領悟到,古人可能效仿處理蠶繭頭時用簾子盛絮漂絮,再把留在簾子上的絲渣薄片揭下來的做法,撈取麻池中的麻絮渣滓,并晾曬成片,這就得到了最初的麻紙。

  林川進一步論證說,制衣剩下的麻絮渣滓,必須是在大規(guī)模生產下才會有加工處理的要求,而秦始皇的國家軍衣工場既有足夠的生產規(guī)模,也在制服供給的數(shù)量上達到了當時的高峰。所以,可以順理成章的推理,麻紙可能就是在秦代的國家工場里,由工匠們在治麻術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林川說,不難推論,東漢時代(公元105年)蔡倫改進了先輩的造紙術,從而造出高級優(yōu)質紙。根據(jù)記載,這一切都是在當時皇家的作坊“尚方”里完成的。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fā)出
 紙業(yè)論壇 ·紙業(yè) ·印刷 ·造紙 ·紙張 ·包裝 ·出版 ·紙網 · ·景華 ·紙品 >> 更多
·G 銀 鴿(600069):中長線
Copyright @ 2000-2006.Beijing IyoUyoUI Network Sci-Tech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設置中國紙網為首頁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客服電話:010-82059026 010-8205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