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yè)門戶網站
首頁新聞中心商務中心價格行情數(shù)據中心紙業(yè)搜索紙業(yè)社區(qū)服務中心
新聞中心首頁
國內 國際 財經 科技 環(huán)保 企業(yè) 印包 專題 分析 參考 直播 視點 紙業(yè)行 圖片
 

傳統(tǒng)書籍優(yōu)勢逐漸喪失 電子媒體會不會取代

2005-01-13 北京科技報
 



有讀書習慣的中國人日益減少

  近日,一項調查顯示:只有5%左右的國民擁有“讀書習慣”,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下降。不僅調查結果如此,我們根據平時的觀察也會發(fā)現(xiàn),每天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用瀏覽網頁和看電視來獲取信息。

  信息來源日漸多元化,傳統(tǒng)書籍的優(yōu)勢正在逐漸喪失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王二平認為,自從發(fā)明了造紙術和印刷術,文字就成為最經典的文化傳承方式。人們一直把書當作是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主要來源。但自從出現(xiàn)了電視,人們讀書的比例就下降了,取而代之的是把很多的時間用在看電視上。而互聯(lián)網又為人們提供了更加迅捷的信息搜索方式。在網上我們可以把信息按照主題、發(fā)表日期等任意的方式排列組合,而書就沒有這個功能。在追求效率的今天,互聯(lián)網的確較圖書有一定的優(yōu)勢。

  價格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如果經常逛書店,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圖書的價格與工資水平比較起來的確很高,而如果使用互聯(lián)網,我們只需要支付上網的費用,基本上就可以無限地瀏覽信息。從經濟角度考慮,互聯(lián)網也具有圖書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拿北京來說,城市非常大,而交通又不很便利,公共場所的服務也不甚到位,要出門“淘”書或者去圖書館看書,會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甚至體力。因此人們選擇互聯(lián)網替代圖書,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圖書質量良莠不齊,閱讀圖書也會給人帶來心理壓力

  王二平說,圖書總是給人一種厚重的感覺,有時候看一本書,人們會想象這是一項工程,相比瀏覽網頁來說,感覺很不輕松,F(xiàn)代人的工作壓力非常大,工作之余都在極力地放松自己,因此他們愿意找一種輕松的休閑和獲取知識的方式,而不是讓自己更累。



傳統(tǒng)書籍的優(yōu)勢正在逐漸喪失

  從圖書本身來說,它的專業(yè)性是非常強的,一本書一般只涉及一個領域,甚至一個領域中很小的分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縮小了它的受眾。名著總是結合一個時代的特征,比如說《少年維特之煩惱》在50年代的青年人中十分受歡迎,因為都感覺很有共鳴,但現(xiàn)在的青年人卻根本不喜歡看,因為理解不了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發(fā)生的事情。而互聯(lián)網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你隨時可以在上邊找到最新的東西。

  我們經常說“知識爆炸”,其實圖書也在“爆炸”,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圖書,而且很多都是糟粕。以前人們一說起“作家”會有種肅然起敬的感覺,而現(xiàn)在“作家”泛濫,甚至很多人都認為現(xiàn)在寫書的人不能叫做“作家”,充其量只是“寫手”,是賣文為生。圖書的質量良莠不齊,很難刺激人們的購買欲。
 
  心理學博士王國榮認為,現(xiàn)代社會非常寬容,許多在過去無法想象無法容忍的事情,現(xiàn)在都被看作是非常正常的。寬容本身沒有錯,但要有個度。人的容忍度太高了,就沒有標準和原則了。這也促使書越出越多,越出越雜,高質量的書很難尋覓到。

  另外,圖書行業(yè)的服務是不到位的。導讀性的書刊雜志質量不高,書評作者很多都是不負責任的,寫書評只是為了“抬轎子”,不能給人以指導。人們沒有時間去廣泛地閱讀圖書然后作出購買的選擇,因此有些人就干脆放棄了閱讀,改用其它方式。

  聲和光能直接刺激大腦,使人產生看書無法產生的快感

  電視可以直接傳播聲、光和色彩,這些都給人大腦以最直接的刺激和最大的沖擊力,使人產生看書無法產生的快感。聲像的東西又是最接近現(xiàn)實的,最容易讓人接受。同時,電視是大眾媒體,看電視不需要很高的知識層次,也不需要一定的專業(yè)背景,即使是文盲,也能夠看得懂電視。而要看懂書,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層次。

  而網絡是接近無限的資源,可操作性強,還可以與作者和編輯互動。而網絡和電視與圖書相比,都是新事物。人們的好奇心和喜歡新事物的心理是永遠都無法改變的本性,因此,這些新事物必定會更多地吸引大眾的眼球。

  心理學博士王國榮認為,人們在貧窮和苦難中,更渴望追求知識和真理。一旦生活富裕,沒有衣食之憂,追求知識和真理的欲望就減弱,用于休閑的時間就長了。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把時間用于看電視、電影或者上網、健身之類讓人輕松的活動,而不去在厚重的書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了。

  不容忽視的是,中國古代的八股制度讓人死讀書、讀死書,在無窮無盡的學習中,中國人有點學怕了,一旦離開學校,就不想再學習。在學校的學習也有著極強的功利性,只是為了考大學,然后找好的工作,有不錯的收入,而根本不是對學習本身感興趣。

  電視和網絡有著先天的缺陷,紙質媒體永遠都有生命力

  王二平教授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電視是在20世紀50年代進入家庭的,70年代在美國普及。在70年代,美國做過一項關于電視普及程度與圖書流通量關系的調查,選取了一個富人區(qū)和一個窮人區(qū)。以電視的擁有量超過5%為普及的標準。富人區(qū)先普及電視,在普及之后,圖書的流通量大大地下降,但在5年之后,圖書流通量又上升到與電視普及之前一樣。在電視普及落后富人區(qū)4年的窮人區(qū)也出現(xiàn)了類似的情況,只不過圖書流通量恢復的速度比富人區(qū)要快,3年就恢復了電視普及前的流通量。

  王二平說,電子版的論文畢竟不如打印出來的看得輕松。因為人的大腦和眼睛在接受文字時有一個寬度的限制,這也是報紙和書刊分欄的依據。電腦屏幕的寬度讓人讀起來很累,而紙媒行文的寬度是非?茖W的,讓人讀起來不費力。因此從科學角度來講,紙媒更科學,更具有生命力。

  互聯(lián)網上的東西雖然非常方便,檢索起來也很快捷,但它也有著致命的缺點。比如說,由于網絡更新的速度很快,它不可能永久地存留,無法把精華的東西保留下來。同時,它攜帶非常不方便,無法隨時隨地地使用。而紙媒卻非常方便攜帶,而且版面大,包含的信息量比同等界面的網頁要多得多。

  真正有價值的、精華的東西,人們還是希望以紙質的形式保存下來以便今后欣賞和利用。因此,雖然紙媒看起來不如電視和網絡輕松快捷,卻有著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

  王國榮認為,電視不能反映深刻的東西,在電視上,你可以看到海嘯中有多少人傷亡,卻無法看到海嘯后邊深層次的東西。深刻的東西只能用文字來反映。電視已經達到了巔峰,現(xiàn)在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有學者認為,看一年的電視都不如看一本好書得到的多。一本好書我們會看很多遍,它永遠有值得我們去研究的東西,而很少有能讓人產生再看一遍沖動的電視節(jié)目。

  互聯(lián)網上的很多東西的確都有利用價值,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人們從來不會把最好的東西放在互聯(lián)網上。并且,電腦永遠不是人腦,也不能取代人腦。網絡是無窮大的,但也是人把自己腦海中的東西放到其中的,人對自己大腦的利用只占了大腦功能很小的部分,而網絡中的東西,也只是人類大腦中這很小部分中的東西的一部分。(魏陳靜)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相關報道:
出版人的2005:書業(yè)“大競爭”時代的來臨
中國印刷專家稱古人發(fā)明紙并不是為書寫
國家林業(yè)局副局長秘書證實萬里造林宣傳冊有造假可能(組圖)
山東晨鳴紙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fā)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摘要
我國書報刊出版總量躍居世界第一位
北美地區(qū)印刷書寫紙生產運行率上升
熱點推薦
APP將于1月12日在上海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對金光集團涉嫌毀云南林事件進行全面說明…
服務中心
會員服務
歡迎投稿
圖片新聞
傳統(tǒng)書籍的優(yōu)勢正在逐漸喪失
 
公司簡介 | 本站動態(tài) | 服務條款 | 版權條例 | 免責條款 | 聯(lián)系方式 | 公司招聘 | 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00-2004.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