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記者 白斌)新疆每年回收的2.5萬噸廢舊文化用紙幾乎全被運往內地,經脫墨加工成高檔紙后再部分返銷新疆。明年初,石河子天宏紙業(yè)公司萬噸廢紙脫墨工程的完工將改寫這一歷史。
這個工程總投資720萬元,今年9月開建,是新疆最先進的廢紙脫墨漂白回收再利用項目。
天宏紙業(yè)副總工程師婁衛(wèi)東說,這一項目可將廢紙脫墨后,制成打印紙、印刷紙等高檔文化用紙。
其實,新疆造紙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但隨著新疆被列為全國棉花種植基地,導致小麥種植大大減少,造成作為重要造紙原料的麥秸稈幾乎絕跡。而另一種重要的造紙原料蘆葦,也因全球氣候變化致使其長勢極差,造成大面積萎縮。
據介紹,新疆每年紙的消耗量都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因此,廢紙回收利用勢在必行。天宏紙業(yè)目前年產文化用紙2.6萬噸,但由于原料緊缺,制漿能力存在7000噸的缺口,而廢紙加工項目剛好填補了這一缺口。
一位業(yè)內人士給記者算了筆賬,利用一噸廢紙相當于節(jié)約3立方米木材、1.2噸標準煤、600度電和100噸水。而天宏萬噸廢紙脫墨項目利用廢紙生產出來的原漿每噸成本比蘆葦等原材料低300元,一年生產7000噸原漿就可節(jié)約200多萬元,效益非常明顯。
為了保證每年一萬噸廢紙回收到位,天宏紙業(yè)已與疆內各大學院、學校、印刷廠、出版社等廢紙相對較為集中的單位建立了聯(lián)系,增設了大型回收站,這樣即可以減少城市垃圾的產生,又可以將廢紙回收再利用,實現(xiàn)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