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讀者打來電話,說她到某商場給自己的寶寶買紙尿褲的時候,看到居然有“包大人”牌紙尿褲,讓自己挺別扭。臨了,這位女士道出了大部分消費者的心聲:“美人街、女人街、包大人……您說這市場、產(chǎn)品的名字怎么就越來越俗呢,看著還真讓人不舒服,連消費的欲望都沒了。”
的確,綜觀市場有“美人街”、“女人街”、“麗人街”;產(chǎn)品有“包大人”紙尿褲、“小美梅”話梅、“二房佳釀”酒、“清嘴”……在上海竟然還有什么廣告語為“玩美女人”的燈箱廣告。據(jù)稱,上海工商局今年查處的涉及違法、違紀的廣告已達40多萬條。這讓消費者挺納悶兒:“我們的經(jīng)濟水平越來越高了,怎么商家起名兒越來越俗了呢?”
商業(yè)專家認為,商家起的招牌越來越“俗氣”反映出了企業(yè)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在這種心態(tài)下,企業(yè)更多想的是能不能利用這些招牌炒作,甚至是能不能讓它馬上引起轟動效應。一個招牌起碼要包含三種特性:一是正向性,其次是吸引力,三是長期性。這三者缺一不可。而現(xiàn)在企業(yè)主要考慮的是吸引力,但從長期來說,有些富有“吸引力”的招牌對企業(yè)品牌的樹立可能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
國家工商總局的商標專家董葆霖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反動的、黃色的、丑惡的名稱,國家工商部門就不會管。但是法律中規(guī)定的“社會良好風尚”,盡管沒有作出詳盡的定義,然而社會的公序良俗卻可以靠一般社會理念去理解。也就是說,法律管不了的,只有靠社會公眾的道德觀念來約束了。
不管怎么說,越來越俗氣的名字已經(jīng)引起了顧客的反感,商家從利益考慮,是不是也該改改了?(02-01-08 北京晨報)
|